当前位置:

浅谈达拉特旗公立医院备案制管理的意义

    达拉特旗涉及备案制管理的公立医院有人民医院和中蒙医医院2家,分别为三级综合医院和二级甲等医院,核定事业编制分别是294100名,现有工作人员分别是710226人(含临聘人员),核定编制与实际人员需求差距较大。达拉特旗自启动公立医院改革以来,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取消药品加成、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形式、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行的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尤其是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制约了公立医院的持续发展,亟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一、达拉特旗公立医院编制管理现行模式

一是公立医院编制的核定、使用和管理均由同级机构编制部门集中管理,实行单一审批制管理模式;二是机构编制部门制定了公立医院新的编制标准,并按照标准的下限核定公立医院的编制,实行编制总量控制;三是公立医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人才引进和人员调配须经机构编制部门、人社部门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审批;四是创建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数据库,建立了以《机构编制管理手册》为依托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模式,实行定编、定岗、定人的信息化管理;五是规范了人员入编、出编、编制变更等具体流程,每年年初定期对各单位的编制进行审核,实施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六是启动以核定编制为基数的岗位管理模式,淡化身份管理,强化管理、专技、工勤分类管理,实施全员聘用管理。

二、现行编制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第一,削弱了医院用人自主权。在现行的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中,虽然推行了岗位管理,但由于机构编制部门对公立医院编制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从而出现“需要的人才引不进、引进的人才用不上”的情况。公立医院普遍存在人员管理“三难现象”:即“职务能上难下,人员能进难出,优秀人才难进”,制约了医院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二,加重了医院工作负担。现有的编制管理模式实现了机构编制、人社、财政三部门的全封闭、无缝隙的对接,但相对于公立医院来讲,流程复杂,手续繁琐,审批的周期长。而且由于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各自设计信息管理系统,没有实现资源共享,致公立医院编制管理和人员进出工作手续复杂,加重了公立医院编制与人事管理工作的负担。

    三、达拉特旗公立医院备案制管理进度

    旗编办根据公立医院实际开放床位、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情况等因素,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人口构成和医疗服务发展趋势,科学核定公立医院工作人员编制总量,并每3年左右调整一次,特殊情况及时调整。

    四、实施编制备案的必要性

    一是适应全旗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现阶段,医师多点执业,人才自由流动,医保全民开放,医疗需求日益增长,人力资源日渐紧张等,更加需要一种民主、宽松、灵活的用人环境和用人体制,但编制管理模式限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束缚了医院的良性发展。由此,编制备案制应运而生,它摒弃了传统的“集权、单一”思维模式,换之以“灵活、高效、精简”的自我管理模式,是实现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有效措施,也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二是政府简政放权的客观需要。一方面,适当“松绑”对医院编制的管控,对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编制数量进行结构性调整,有增有减;另一方面,对医疗机构的用人制度进行多种形式的创新,解决因编制管理僵化,以及编制与养老、社保等相挂钩引发的现实和长远问题。因此创新编制管理,实施编制备案管理模式,对于推动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提高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有力保障。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但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滞后,影响到公立医院改革的整体推进。因此,抓住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深化医改的机遇,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改革,坚持政府监管和医院自主管理相结合,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机构编制备案制度,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实的机制保障。  (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