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乌审旗编办赴江苏省、浙江省学习考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体会


 

为学习借鉴外省市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权责清单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由李树文主任带队,瞄准全国先进典型,乌审旗编办一行5人于319日至23日赴南京市江宁区、江阴市、上海市徐汇区、宁波市鄞州区、宁海县考察学习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一、五县(区)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起步较早,改革基础好

江苏省、浙江省是全国最早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省份之一,这五个县(区)虽然地域、经济发展情况各有不同,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都起步较早,改革基础相对稳定,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走向纵深,五个县(区)依据各自区位优势及特点,总结出了一套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经验,改革成效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走在了前列。

(二)领导重视、部门协同推进

均成立了以县(区)长亲任组长,副县(区)长任第一副组长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全县(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研究解决审改工作重要问题。对改革阻力较大的部门,县(区)委书记亲自过问,主动约谈部门一把手,确保工作稳步推进,扎实运行。特别是江阴市,市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审改工作,每周六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审改工作相关事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机构编制部门牵头审改工作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由机构编制部门来做,而是需要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这五个县(区)通过印发行政审批改革工作方案或要点,进一步明确编办、法制办、政务中心职责分工,协同推进审改工作。

(三)各具亮点、改革成效明显

五县(区)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有很多创新,但都异曲同工。

在南京市江宁区,政务服务中心2003年就已经成立,成立之初旨在让老百姓进一家门,办成想办的事;按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精神,201711月,江宁区行政审批局正式挂牌成立,为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初步将涉及16个部门112项行政审批事项和其他类事项集中至行政审批局,从而实现了行政审批事项由分散转向物理集中。

为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间,节约企业成本,江宁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提出预审+代办模式。在以前,建设项目有投资意向后需办理立项、用地、规划、施工等手续,涉及发改、国土、环保、住建、人防、消防等13个部门、20多个审批环节,全部办好至少要200多天,这些审批事项互为前置、相互制约,一旦哪个环节遇阻,项目开工将无限期延长;而预审批充分利用手续办理的“时间窗口”,打破前置约束,把后续审批流程提前走一遍,补全审批事项,待土地手续完备后,预审批结果迅速转换为正式审批意见,从而使项目一落地就拿到“出生证”。在预审批基础上,江宁区率先成立项目代办中心,依托社区、园区、街道代办网络,全程为企业投资审批做“店小二”,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开展预审+代办改革以来,江宁区建设项目开工平均提前100多天,创造了投资审批的“江宁速度”。

在江阴市20177月,在大力精简审批服务事项、压缩审批环节的基础上,江阴市成立了行政审批局,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挂审批管理办公室、政府服务中心两块牌子,将文广局、工商局、住建局、规划局等部门审批职责统一划转至行政审批局,同时,按照“人随事转、编随人转”的原则,对上述相关部门从事审批工作的人员进行了划转。为调动干部的积极性,通过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为行政审批局核定审批专员副科级领导职数2名。在划转审批职能方面,江阴市采取了“三不并入”原则,即:审批效率得不到提升的不并入,安全没有保障的不并入,并入成本增加的不并入。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县级集成改革试点,江阴市把不见面审批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先手棋”和“当头炮”,大胆探索,通过采取“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快递送”六项举措,切实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截止目前,江阴 市“不见面”(含“见一次面”)事项数为 1063 项,占江阴全市审批(服务)事项总数的百分比已超江苏省标准,为 92.2%,江阴全市月平均 “不见面”办结事项近万件。在江苏省推行“3550”(即: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完成)改革的基础上,江阴市自加压力,通过流程再造、环节优化、材料精简,努力实现“2440”目标,即开办企业 2 个工作日内、不动产登记 4 个工作日内、工业项目施工许可 40 个工作日内完成。

在宁波市鄞州区2001年便成立了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相关工作。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鄞州区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中心功能,搭建起行政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公共事务受理、项目审批代办四大平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减负松绑。同时,扎实开展“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将行政审批机关的审批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行政审批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部门领导充分授权,除重大事项需请示领导外,其他审批权限均由进驻中心的审批科长负责,这样就大大缩短了办事环节及流程。2016年,鄞州区在全市率先取消所有区级前置审批条件,涉及16个部门78个审批事项,其中,58项前置审批事项彻底清理,另外20项确需保留的,根据“谁主张、谁调取”的原则,由部门或乡镇自行调取。通过清理,取消了无法律法规规定或自行增设的审批条件,以及无明文规定要求服务对象提供乡镇(街道)盖章确认的相关申请、证明、初审件等,办事人审批不必再去镇乡(街道)加盖公章、办理手续,审批时间进一步缩短,促使政府的管理模式由重审批、轻监管向宽准入、严监管转变。

在宁海县2016年,浙江省全省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宁海县第一时间安排部署,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跑改办。在推进过程中,宁海县创新推行了政府群众互动跑、集成服务一窗跑、办事有底明白跑、群众不跑快递跑、减轻负担轻松跑、中介服务一地跑、重点项目干部跑、创新优化联合跑、网络互通数据跑、不出村庄就近跑工作十跑法服务体系,跑出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加速度。同时,针对改革中出现的审批部门利益纠缠制衡、自我革命力度不足等问题,创新设立审批法庭,抽调法制办、编办、审管办等部门人员,设立“庭前协调工作室”,对需要统筹协调的伪前置、假前置,由工作室召集相关部门人员协调定调;对难以协调的不合理的真前置,组建由法制办、审管办、司法局、法院行政庭负责人以及县政府法律顾问团成员组成的裁决庭,进行集中审理清理,清理结果以县人民政府文件发文明确。针对中介服务机构耗时长、服务乱等问题,探索建立网上中介超市,试水竞争式中介管理模式,同时,探索实行会员制管理、淘宝式经营信用检测,让业主根据中介机构信用等级来自主选择中介服务机构。

二、五县(区)改革的主要经验

 这五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了成功之路,创造了宝贵经验,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定改革决心、加强组织领导。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触及部门根本利益的大手术,为破除改革疑虑和阻碍,这些地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上阵、亲自督导,为顺利推进、确保成功、一炮打响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是勇于自我革命、敢于“伤筋动骨”。实行“全县(区)”一盘棋,敢于打破旧有的各自为政的格局,敢于动部门的奶酪,彻底精减审批事项和办事流程,方便企业和老百姓办事。

 三是实施流程再造、着力提高效能。这些地区均推行了“一个窗口受理、科室联动办理、一个窗口出证”的闭环式流水线作业,把原来多个部门之间“串联审批”、“无序审批”的旧模式改造为“并联审批”、“有序流转”的新流程,大幅提升了审批效率。

 四是用活“互联网+”、破除信息壁垒。积极大胆应用最新科技,通过互联网+审批+管理+监督+服务等信息化手段,依托政务服务网,通过微信客户端、自助服务终端等媒介,突破固有运行模式,有效提升审批效能。

 三、对乌审旗今后审改工作的建议

一是领导重视是关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面广,必然触及部门核心利益,难度很大、阻力很大,思想认识必须统一。建议成立由旗委书记亲任组长、旗长任第一副组长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备强有力的督办协调力量,统一指挥协调、督促推进改革工作。同时,印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简政放权是重点。对照国务院、自治区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及最新法律法规,尽快梳理完善“八张清单”,并及时向社会公示,为下一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打好坚实基础。同时,会同旗政务服务中心,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流程,对所有审批事项,按照投资项目、企业设立、涉农事务、交通城管、文教卫、社会事务等进行功能分区,建立“车间流水式”运行模式,实行一口式受理、一体化审批、一条龙服务。通过精简优化审批流程,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坚决杜绝“奇葩证明”现象发生。( 撰稿人: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