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于建立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共享信息管理平台的思考

  

20183月,内蒙古自治区区委组织部、编委办、人社厅、财政厅行文《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共享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盟市通过搭建综合性大数据共享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部门间信息数据共享共用、实时更新,有效简化关联业务办理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为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科学合理配置机构编制和人才资源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现从机构编制部门角度出发,谈几点思考。

一、机构编制数据库发展背景

过去,在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中,我们使用纸质台账进行管理。部门的机构编制人员信息变动通过手写的方式记录在台账中,在A5纸面上,密密麻麻的记着变动信息,显得杂乱无章。一摞摞的台账装满了三个大柜子,一项普通的工作流程就需要工作人员翻找台账、记录变更、收好台账,费时费力,还需前来办事人员耐心等候,办公室里最醒目的就是那几个大柜子。传统的机构编制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粗放、亟需通过科技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进行创新,为提供更好服务带来新突破。

20096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区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意见》(厅发[2009]34号),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应运而生。系统可准确反映各部门的机构信息,领导职数核定与配备情况,人员编制核定与配备情况,基本实现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编制,组织人社部门在编制限额内使用编制,财政部门按照编制使用情况核定预算、核拨经费。凡机构编制人员变动,随时进行审核办理登记,动态反映增减情况。

为努力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机构编制业务的有机结合,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转变,201112月,自治区编办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机构编制部门电子政务发展规划(2011-2015)》的通知,预计通过五年的努力,依托党政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打破原单机系统技术壁垒,建立贯通中央、自治区、盟市、旗县的机构编制系统网络,实现机构编制部门上下业务联动、机构编制数据实时更新监控。

2014年,开展机构和人员编制核查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通过核查,实现了机构清、编制清、领导职数清、实有人员清。

2015年底,正式运行《机构编制统计与实名制网络管理系统》,实现自治区、盟市、旗县机构编制业务网上联动,并可依托该系统上报机构编制统计数据。

二、整合四部门信息数据的重要意义

实现组织、机构编制、财政、人社等四部门信息数据共享,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三中全会“提高政府执行力,使各类机构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精神的重要举措。

(一)是依法治区、依法治市的基本需求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对法治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机构编制资源作为稀缺资源,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庞大的财政供养人员基数决定了如果没有解决好体制内人员迫切关心的入编、流动及待遇问题,必将引发群体事件。面对诸如安徽六安教师集体上访事件,怎样作出合理科学的决策,组织、人社、财政部门怎用联合提供详实、精确的数据,同类比较各地区财政供养人员规模、工资发放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课题。整合四部门信息数据,全面了解财政供养人员基本情况,是政策制定和工作开展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需求。

(二)是持续推进优化服务的迫切需求

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提高政府效能,其宗旨就是理顺关系、优化服务,检验标准就是能否为办事人员增加便利。财政供养人员从录用调配、入编、核发工资,直至办理减员手续,需要往返多个部门的多个科室。而如今各部门的行政办公地点又分散各处,这无形中更增加了前来办事人员的繁琐程度。整合四部门信息数据,推动业务联办,各司其职,紧密衔接,打通最后一公里,真正为人民创造便利,提升服务水平。

(三)是提高管理能力的创新需求

立足既要管严又要管活的原则,盘活现有机构编制资源,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创新。整合四部门信息数据,全程网上服务,每个步骤阳光透明,既可提升服务质量,又可跟踪监管。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目前,四部门都有各自开发的系统,收集内容与口径不同。比对不一致内容,达到数据集合存在较大困难。且各部门需求不同,对整合数据库功能模块有较高要求。

为保证平台建设顺利进行,提出如下建议:一是提前部署,严格要求。事先召开我市四部门联席会议就平台内容及业务流程认真讨论,对确需增加的个性要求上会研究,汇总共性问题后统一反馈至自治区,保证系统满足基层管理日常需要。对系统模块功能,认真思索研讨,提出合理化意见,及时解决各类问题。二是强化责任,严明分工。为保证平台纵向贯通自治区、市、县三级的四部门,横向联系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组织四部门业务骨干细分小组,周密部署,定制多个角色用户,充分考虑各级各类用户需求,确保系统功能完备。反复测试,由专人每天负责汇总建议,经会议讨论明确解决方案,避免因工作疏忽造成贻误疏漏。

 

撰稿人:乌日苏

审核把关领导:苏雅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