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思想根基,提高履职本领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引领机构编制工作正确方向。一是深化理论武装。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必修课,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载体,常态化开展《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等政策法规学习,引导党员干部在深学细悟中提升“政治三力”。二是创新党日形式。以强化党性修养为核心,结合机构编制工作创新开展主题党日内容和形式,组织开展红色教育、户外实践、结对共建等系列活动,先后开展“初心永承,赓续红色血脉”等特色党日活动10余次,提升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引导党员上讲台,立足岗位分享交流经验、畅谈感悟体会;开展“微党课”竞赛、党史知识问答等活动,激发党员的学习兴趣,使教育主体变为教育主力。三是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自觉落实党的民族方针政策,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工作。立足职能职责,结合机构改革,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内容加入机关和事业单位“三定”规定,纳入部门履职范围,为全区进一步做好党的民族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四是强化法治思维。深化政策法规学习,将《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处理和问责规则(试行)》等纳入集中学习内容,提升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通过举办专题培训、制作条例解读视频、印发宣传册等形式,广泛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推动干部增强机构编制法治意识,推动“编制就是法制”理念入脑入心,形成“学法规、用法规、守法规”的良好氛围。
推动深度融合,提升管理效能
区委编办树立“党建引领业务、业务彰显党建”的工作理念,将党建工作与机构编制业务同谋划、同部署,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互促共进。一是推动工作规范化发展。全面梳理岗位职责,从制度建设、流程优化、监督约束等多方面系统规范机构编制管理,提升规范化水平。制定完善机构编制核查工作制度、机构编制统计及实名制网络系统管理制度等5项制度,同步优化机构编制事项审批、机关事业单位空编使用、编制实名制注册等工作流程图。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带头提升业务能力,亮明服务承诺,主动接受干部群众监督,切实提高机构编制服务意识和质量。实施“薪火工程”,以师徒结对传帮带形式助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二是升级登记服务。精简服务程序,取消“经费来源证明”等项目,将办理时限从3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推行线上预审、“容缺受理”等便利化措施;畅通沟通渠道,通过电话、微信及“登记工作联络群”提供实时答疑,针对疑难问题开展“一对一”远程指导;提供及时提醒服务,建立动态台账,通过系统预警、电话通知督促相关单位及时办理证书到期或变更业务,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三是推进数字化建设。聚焦管理广度,及时更新机构变动、人员增减等数据,梳理常用业务办理提示并统一口径,确保台账应录尽录;聚焦管理精度,利用系统校验功能经常性核查数据逻辑关系,定期校验复查并上报数据;聚焦管理深度,依托实名制系统深挖数据价值,分析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编制使用、人员结构等情况,为机构设置、考录招聘等提供数据支撑,推动数字化管理提质增效。
聚焦中心工作,提升服务质效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立足机构编制部门职能,围绕服务全区发展大局,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一是优化机构职能设置。立足全区发展实际,摸清底数情况,认真分析研究机构编制运行情况,全面推动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组建了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撤销了区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完成了“两企三新”党建工作指导、数据管理及金融工作等职能调整,实现了社会领域工作统筹整合,数据管理机构迭代升级,科技管理体制优化。精简规范和优化议事协调机构。对区委、区政府议事协调机构进行了优化调整,精减比例达83%。二是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了解情况,对症解决问题,优化机构设置,将街道原“五办一中心”调整为“四办一中心”,统一设置党的建设办公室、党群服务中心等;全口径梳理街道履职事项,针对难点堵点问题,通过多轮征求意见、座谈沟通厘清街道与部门职责分工;科学核定编制规模,建立街道编制“周转池”,优化街道干部队伍结构,优先满足公务员考录、人才引进、事业编制定向招聘社区工作者等需求,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此外,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设领域职能整合、综合执法改革等领域持续优化提升,为康巴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撰稿人: 路永亮
审核人:马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