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活中被忽视的“泄密通道”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我们极大地享受着智能化带来的便利。甚至我们会有这样的经历:不经意的搜索过或与朋友聊到过某种商品,手机上的APP便会立即开始推送。你有没有想过,手机为何如此聪明,又为此付出了什么代价?

一、手机输入法

如今,我们习惯使用以搜狗输入法、百度输入法为代表的云输入法,因为这种输入法联想快、词库全,可以极大加快我们的输入速度输入法会保留我们输入的词句,很多APP都会尝试读取这些信息,目的是及时获取用户所思所想,更好的建立用户画像,这是应用变“聪明”的重要途径。举个例子:你刚在微信输入“鼻炎药”,打开淘宝或拼多多,首页已推送相关产品——这并非巧合。

此外,很多输入法会在本地记忆用户输入的高频词,并上传到位于云端的服务器,使得用户能在不同设备间使用相同的词库。

这种做法无疑会威胁个人隐私,进一步假设,一旦手机丢失、或者输入法数据发生泄露,不法分子将从词库中获取我们的个人信息。一旦我们在词库中留下密码等关键信息,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云输入法的便利性毋庸置疑,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日常使用时注意保护敏感信息即可,如果输入法已经记忆了密码,务必及时从词库删除。

麦克风会变成窃听器吗?

安装完很多应用,在初次打开时,都会申请麦克风权限。即使是网购平台、短视频软件等看上去不会使用麦克风的应用。

在获取麦克风权限后,这些应用可能会在后台偷偷调用麦克风,收集环境音或语音片段,用于广告分析或用户画像。于是,我们可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刚说完某个商品,手机立刻推送相关广告。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及时清理后台应用;安装应用时,授予应用合理的权限;不在敏感场所(如会议室、办公室)开启语音助手;定期检查手机权限设置,防止“偷听”。

云盘、云相册备份泄密

iCloud(苹果云)、华为云、百度云盘都提供了备份服务,这些服务固然打破了设备储存空间的限制,但是也可能在不经意间将关键信息上传。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关键个人信息、工作信息,特别是不要在个人手机保存涉密文件等关键工作信息。

目前,主流的云储存服务会对照片、文本进行AI识别,自动分类、打标签,这些信息也可能被用于商业用途。


建议:关闭自动上传功能,手动选择备份内容;为云账号设置强密码并开启双重验证;敏感照片(如身份证、合同、机密文件)不要上传云端。

、结语

手机是我们生活的“万能工具”,但也可能是隐私泄露的“隐形通道”。每一次授权、每一次上传,都是可能暗藏风险。保护隐私,从手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