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习近平网络强国思想发展脉络

  习近平网络强国思想是总书记在治国理政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科学体系,具有清晰的发展脉络,本文将对这一历程进行简单回顾。

一、早期实践

(一)起源:正定时期

1980年,美国学者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社会三次浪潮;1983,该书中译本上市,次年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就组织干部集中学习,并把三次浪潮”“新科技革命作为重点。

在理论层面,习近平提出信息也是生产力”“科技是关键,信息是灵魂,首次把信息提升到与科技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实践层面,他亲自推动成立正定县信息中心,创办《信息交流》《信息画刊》,构建县、乡、村三级蛛网式信息队伍,在全国布设网点收集经济、技术和人才信息,再把信息变成项目生产力。在正定县举办河北省技术信息交易大会,让小县城率先拥抱大信息

以上实践,体现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勤于学习、敢于创新的品质,也表明,早在正定时期,他便对信息化这一新兴浪潮有了深刻思考、准确认识。

(二)数字厦门”战略

1985 年,习近平到厦门任副市长,之前掌握的新知识新理念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在习近平亲自主持编制的《1985—2000 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经济信息中心列为全市八大基础设施工程之一;在他的主导下,厦门成为全国首批把信息化纳入城市战略、并第一个落地实施的城市,为厦门特区腾飞装上了千里眼

尽管全国首个明确提出信息化战略的城市是深圳,但厦门先干先行,直到1986年底,上海等兄弟城市才开始陆续跟进。

(三)宁德破局

1988—1990年,习近平同志任宁德地委书记。宁德地区的特点是集老少边岛贫于一体,薄弱基础设施严重制约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他提出通信先行工作思路,指出相比公路、铁路等其他基础设施,通信建设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优势,据此,他作出顺风耳补脚短判断,以信息畅通弥补交通短板。他提出弱鸟先飞理念,把通信列为脱贫先导工程,亲自争取中央项目,保证邮电部数字基站落地,使宁德通信建设一举领先全省,为贫困山区加快发展赢得弱鸟先飞条件

宁德借助通信“弱鸟先飞”的过程,令笔者想到了我国移动通信在1G/2G时代落后、3G时代追赶、4G/5G全面弯道超车的奇迹尽管我国基础设施整体仍然较为落后,发达的通信设施网络却孕育了电商、短视频等多种新领域、新赛道,为我国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实现在世界舞台上的“弱鸟先飞”。

“数字福建”

2000年,时任省长习近平把数字福建列为全省一号工程,亲任领导小组组长,确立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四化目标,提出抢占科技制高点,组织核心技术攻关,要求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比重并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他坚持统筹不要多头办,建立省县一体化管理架构,设立专家委员会,实行规划、项目、资金、评价统一审批,形成先试点、后推广滚动机制。

发展理念上,始终突出以人民为中心:一是夯实超大容量、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二是建设政务信息网和共享交换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聚焦民生应用,开展村村通电话、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等惠民工程;四是制定信息资源共享政策,出台数据标准和“131”“339”行动计划,缩小城乡、山海数字鸿沟

建设路径上,强调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技术改造传统制造,孵化高新产业,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人才保障方面,创建福州软件园,把鼓楼区设为示范区,引进清华、北大等高校师资办班授课,借智引智用智。经过三年滚动实施,全省建成统一政务网、空间信息工程中心和省级公共平台,信息资源综合共享率大幅提升,福建由此跃居全国信息化第一方阵,为后续数字浙江”“数字中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完整样板。

数字福建战略谋划落地的全过程凸显习近平同志在世纪之交对信息化趋势的敏锐判断与系统推进。

数字浙江

习近平把数字福建经验整体移植到浙江,以顶层设计、共享理念、两鸟论、信息产业四大抓手,推动省域信息化跨越。    顶层设计。委全会通过《数字浙江建设规划纲要》,写入八八战略,省长亲自挂帅,省--县三级专班一体推进

共享理念。建成全省统一的政务网、数据交换平台和信息安全体系,实现设施-平台-数据三级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让企业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两鸟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数字技术对传统制造进行全流程改造,推动块状经济向先进制造业跃升

信息产业突破。把软件、通信业作为结构调整突破口,实施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杭州、宁波等地迅速崛起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新华三等龙头企业,使浙江数字经济领跑全国。2003-2007年,全省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30%,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占全省外贸出口比重由6%提高到18%,网购、支付宝等创新应用相继诞生,为数字中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省域样板。

数字中国

担任国家领导人后,习近平同志基于数字福建“数字浙江”建设的经验,提出国家层面的数字化战略,开启了我国信息化发展新征程。

战略层面,数字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涵盖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等全领域,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相继作出部署,并实施网络强国、国家大数据战略,形成系统完整的顶层设计。

思想层面,习近平早在2000年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让百姓共享信息化成果作为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如今我们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所坚持的鲜明价值取向。

理论层面,他把信息纳入生产力范畴,提出新质生产力”“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新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组织层面,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数字中国建设全过程,国家数据局等专门机构相继设立,规划、项目、资金、评价一体化管理,确保战略落地见效。

技术层面,把基础通用技术、杀手锏非对称技术、前沿颠覆性技术作为攻关重点,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取得突破,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牢牢掌握数字经济发展主动权。

结语

“数字福建”到“数字浙江”再到“数字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洞察信息化趋势,持续深化理论、实践和政策创新,推动我国信息化从跟跑并跑迈向领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劲数字动能。